人口基数大、需求刚性,使得在大马卖摩托车,成为一个诱人的生意。同时,仍在快速增长的趋势,让这个市场变得更性感。据Statista预计,马来西亚摩托车市场收入今年将达到28.5亿美元,到2027年将增加到37.5亿美元,年复合7.10%的增长率。在今天的市场环境中,这仍是个不容错过的蛋糕。
当下,东南亚市场新一轮油改电趋势的赛程正铺开。马来西亚作为东南亚第三大经济体,凭借政策激励、市场潜力和地理优势,成为中国电摩企业布局的焦点。然而,马来西亚电摩市场的发展较为缓慢,这主要是因为当地消费者对摩托车的性能要求极高,追求速度、稳定性和长续航,而当前多数电摩产品难以满足这些需求。
并且,马来西亚汽油价格低廉,电动化带来的能源成本优势并不明显。同时,当地电摩市场由中国车型主导,但日本品牌凭借深厚的品牌底蕴虎视眈眈,雅马哈也制定了明确的电动化目标。
在政策环境方面,马来西亚政府推出了电动摩托车奖励计划,购买电动摩托车可享高达2400马来西亚林吉特(约合人民币3634元)的政府补贴,但补贴对象主要是年收入低于12万RM(约合人民币18.2万元)或月收入低于1万RM(约合人民币1.5万元)的人群。

中国电摩品牌在马来西亚市场也具备一些竞争优势。在供应链方面,中国拥有完整且成熟的摩托车产业供应链,能够有效控制成本。在技术层面,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在新能源产业积累深厚,在三电系统和智能化配置方面拥有全球领先的技术优势。同时,中国品牌在智能化方面积极探索,提升了用户体验。不过,中国电摩品牌在马来西亚市场也面临诸多挑战。品牌形象方面,上世纪90年代,中国摩托产品因价格战导致质量下滑,在马来西亚消费者心中留下了不良印象,品牌信任度有待重建。渠道建设上,马来西亚摩托车经销方式分散,品牌难以通过单一渠道迅速打开市场,需要多元化拓展渠道。并且,当地充电基础设施不完善,严重影响电摩的使用便利性,制约了市场的进一步扩大。
综合来看,中国电摩品牌出海马来西亚前景充满机遇与挑战。为了更好地开拓市场,中国电摩品牌应注重提升产品质量,重塑品牌形象;加强与当地企业合作,借助其渠道优势打开市场;积极参与当地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与政府和相关企业共同推动充电标准的制定;持续加大智能化研发投入,满足当地消费者对高端产品的需求。只有这样,中国电摩品牌才能在马来西亚市场站稳脚跟,实现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