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三蹦子” 海外热卖,小伙美国创业卖车日入万金!
近日,国内知名媒体《每日经济新闻》报道了国产电动三轮车在美国走红的新闻。一位充满冒险精神的中国“95 后”小伙,在美国市场掀起了一场关于“三蹦子”的热潮,书写了一段别样的创业传奇,也为这个在美国加州创业不到一年的年轻人带来了几百万元人民币的营收。 故事的起点,源于小伙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在海外的生活经历让他察觉到,中美市场在交通工具领域存在着尚未被充分挖掘的空白。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将目光投向了在国内街头常见的电动三轮车——“三蹦子”。这种在国内主要用于短途载人载物的交通工具,凭借其独特的性能优势,或许能在大洋彼岸的美国找到新的市场定位。据报道,今年1月,第一批“三蹦子”运达了骆豪在美国租用的仓库,运过来的散件光卸货就用了12个小时,销售第一天,前期谈妥的三个客户以每辆三千美元左右的价格买走了车。而在国内,每辆“三蹦子”的零售价也不过四千多元人民币。
销售开端充满了惊喜,当地一些农场主和地摊商贩成为了主要客群,他们被“三蹦子”的多功能性所吸引。对于农场主来说,“三蹦子”能够轻松穿梭于农场的各个角落,运输农具和农产品,其灵活的操控性和较大的载货空间,比传统的皮卡更加实用。而地摊商贩则看中了“三蹦子”的低成本和便捷性,能够方便地在不同的摆摊地点之间移动,而且还能携带足够的货物。 如今,越来越多的墨西哥人开始在美国用“三蹦子”来摆地摊,这一类需求占到骆豪当前客户结构的二分之一。考虑到资金周转与当地的用工、物流成本,他现在选择整车进口,一次性采购二三十辆“三蹦子”,让客户自行来仓库提货。这种模式既降低了运营成本,又提高了交付效率。
半年的时间过去,骆豪已经成功销售出了100台 “三蹦子”。从公司目前的营收结构来看,“三蹦子”凭借其较高的客单价,成为了主要的盈利来源。他常常被问到如何把国货卖到海外去,而关于这一点自己也在摸索。他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推广。在线上,利用当地的社交平台和电商平台,发布“三蹦子”的使用场景和优势介绍,吸引潜在客户的关注;在线下,他不辞辛劳地前往各个农场和集市,亲自向客户展示“三蹦子”的性能,与客户建立起直接的联系和信任。他建议,做推广最好还是招聘美国当地人,约定时间面对面拜访更有可能达成交易。
然而,他也清楚地认识到,前方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 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始终存在。例如,关税政策的变化可能会对产品的成本和价格产生重大影响。尽管目前“三蹦子”尚未受到明显的关税冲击,但随着国际贸易形势的动态变化,未来仍存在一定的风险。此外,市场竞争也在逐渐加剧,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三蹦子”在美国市场的潜力,可能会有更多的竞争对手进入这个领域,如何保持自身的竞争优势,将是小伙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小伙计划在产品创新和市场拓展方面加大投入。一方面,他考虑根据美国客户的反馈和需求,对“三蹦子”进行一些针对性的改进和升级,例如提高车辆的续航能力、增加舒适性配置等,以进一步提升产品的竞争力;另一方面,他也在积极探索新的市场领域,除了现有的农场主和地摊商贩客户群体外,还希望将“三蹦子”推广到更多的行业和场景中,如小型物流配送、社区服务等领域。 骆豪的成功故事,为中国的创业者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案例。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中国的产品和商业模式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只要我们能够敏锐地捕捉到市场需求,勇于尝试和创新,就有可能在海外市场开辟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让更多的中国产品在世界舞台上绽放光彩,书写属于中国创业者的辉煌篇章。 然而,面对海外市场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因素,我们需要更加谨慎和灵活地应对挑战。同时,也期待更多像骆豪这样的年轻人能够勇敢地走出国门、开拓海外市场、为中国制造赢得更多荣誉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