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一时间,如何有效“破除内卷”成为各行业及社会热议焦点。回溯中国摩托车曾败退东南亚市场,无疑是“以低价换市场的‘卷’,没有未来”的有力例证。
近年来,情况迎来转机。东南亚各国大力推行“油改电”政策,为中国电动两轮车产业带来新契机。当下,中国电动两轮车企业凭借技术创新与完备的供应链体系,正全力在海外市场塑造新的竞争力,试图重塑中国两轮车产品在东南亚的形象。
往昔之鉴:中国摩托车在东南亚的兴衰沉浮
政策东风:东南亚 “油改电” 带来新契机
近年来,东南亚各国大力推行“油改电”政策,为中国电动两轮车带来新机遇。印尼、泰国、越南等国纷纷出台购车补贴、税收减免、投资补贴等政策。印尼立志成为全球电动汽车制造中心,启动电动摩托车购置补贴计划;菲律宾对电动摩托车及零部件进口实施零关税政策;越南也设定了2030年电动两轮车销售占比目标。
企业行动:本地化经营开拓市场新局
现实困境:电动两轮车面临的重重挑战
破局之策:创新与服务并重谋发展
面对这些挑战,中国企业需要多管齐下。在技术创新方面,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性能和智能化水平,满足东南亚消费者对车辆在特殊环境下的耐用性需求。例如针对当地雨季、高温和乡村道路条件,优化车辆设计。在品牌建设上,塑造独特的品牌形象,借鉴日本品牌打造个性化产品的经验,赋予产品独特“性格”。同时,强化售后服务体系建设,在当地建立完善的维修网点,提高维修效率,延长电池质保期等,增强消费者信心。
中国电动两轮车在东南亚市场前景广阔,但要实现长期稳定发展,必须吸取中国摩托车曾经的教训,持续创新,优化品牌与服务,真正在这片市场上扎根生长,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质造”的转变。
1.本文所有非原创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私信联系运营者删除!
2.本文素材来源于公开市场资料,如涉隐私及机密,请私信联系运营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