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三无电驴”撑起民生:孟加拉国400万辆电三的混乱现状与规范新策
发布时间:2025-09-03
11
据孟加拉国交通管理部门2025年最新披露,该国电三保有量已从早年的20万辆激增至400万辆,成为达卡、吉大港等城市短途货运与居民出行的核心工具。

微信图片_2025-09-18_101150_740.png

市场现状,从“非遗”脚踏车到“草根出行神器”

这些连车棚都没有、铁皮焊成外壳、跑起来哐当作响的车辆,被当地人戏称为“孟加拉特斯拉”,其前身是被联合国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脚踏人力车。自2007年起,非正规小作坊迅速嗅到商机,加装电动机和铅酸电池后,这类车辆凭借成本低、速度快的优势迅速普及。

这些作坊甚至形成了完整产业链:达卡郊区工厂回收废旧铅板,露天熔炼后重新铸造电池,再通过遍布全国的300家经销商销售。本地品牌“MR动力电池”占据七成市场,尽管它从未通过孟加拉国家标准认证

对底层劳动者而言,电三是实打实的生计工具。车夫收入从脚踏人力车时代的一天200塔卡,涨到如今的1500塔卡以上,收入大幅提升让无数家庭得以维持生计,这也使得电三市场需求旺盛,禁不了也绕不开。

微信图片_2025-09-18_145513_453.jpg

政策缺位下的行业乱象,安全、环保与秩序的三重危机

安全隐患触目惊心这些车结构简单,刹车系统落后,车身轻飘,遇到急弯或湿滑路面极易侧翻。更严重的是,车速普遍能达到每小时40公里,而原本设计根本无法承载这个速度的框架和悬挂。
环保灾难暗流涌动:目前绝大多数电动人力车使用的是铅酸电池,寿命一到,就被卖给无证回收点。这些回收点毫无防护措施,直接在露天熔解铅板,有毒烟雾四处扩散,形成了遍布全国的灰色产业链。
监管空白与无序竞争:由于长期缺乏统一牌照管理,电三处于“没品牌、没牌照、没保险”的三无状态,交通事故率较高。同时,未规范生产标准导致市场充斥拼装车辆,约30%电三不符合安全标准,无序竞争进一步加剧了行业混乱。

发展前景,政策红利驱动产业升级与现实挑战

2025年6月,孟加拉国临时政府发布《2025年电动三轮车管理政策(草案)》,明确改革方向,试图填补监管空白:

    然而,政策执行层面始终是短板。过去孟加拉国曾多次出台类似规定,结果都因执法不力、腐败寻租、民众抗议而不了了之。

    但必须正视的是,目前孟加拉国在公共交通建设方面的滞后,使得电三的市场需求短期内难以被替代。

    中国角色,技术输出与产业合作

    中国制造已深入孟加拉国毛细血管。达卡街头的电动三轮车、90%的手机,甚至罗兴亚难民营的太阳能板都来自中国电池领域尤其明显:70%铅酸电池产自中国,宁德时代、比亚迪等企业占据当地50%市场份额。
    中国电三企业的出海,不应仅仅是产品与技术的输出,更应成为破解当地产业困局的合作伙伴。 初创公司泰格新能源在社区铺设换电柜,车夫用订阅制更换锂电池,避免接触铅污染。无论草案最终能否落地,孟加拉电三市场的规范化的进度仍在继续。


    Copyright © 2025徐州华博展览服务有限公司      苏ICP备17030701号-18

    Copyright © 2025徐州华博展览服务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7030701号-18